koko体育app下载

  • 办事大厅
  • 电子邮箱
  • 全国思政联盟网
  • 联合体与共同体
  • 芜湖职业教育联盟
  • 书记信箱
  • 院长信箱
En
新闻资讯
koko体育app下载要闻
【安徽青年报】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在实践中落地
发稿:晏超 审核人:全盼盼发布时间:2025-04-14

编前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”,为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让职业教育适应性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。

早在2020年,国家在谋划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,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部署、新要求、新任务,其核心就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。

那么,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适应什么呢?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教育主管部门和中高职院校如何让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实践中落地呢?带着这些疑问来展开本期“教育大家谈”。

本期特邀嘉宾

koko体育app下载党委书记 王志鹏

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 杨贤招

肥东县教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 黄庆梅

合肥市工程技术koko体育app下载校长 潘 明

“三对接五平台”赋能“六个之城”

koko体育app下载党委书记 王志鹏

koko体育app下载紧扣省域副中心城市“创新、汽车、智算、枢纽、欢乐、幸福”六大发展目标,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为核心,创新“三对接、五平台”育人模式,破解产教融合堵点,近三年为地方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3万人,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“样板间”。

三对接:专业动态适配产业,锻造零磨合人才

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:学院建立“四链融合”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紧盯智能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,开设的特色专业与省市主导产业匹配度达95%。针对低空经济、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,建立快速响应专班,形成“专业群——产业链——创新链”协同进化的生态系统,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“零时差”。

课程链深度耦合岗位链:联合奇瑞汽车、埃夫特机器人等头部企业,构建“岗课赛证创”五位一体课程体系。企业工程师带真实工单入课堂,开发模块化课程包32项,校企共建教材获国家级奖项16项。学生毕业即获“双证”(学历证书+岗位认证),实现“课堂即车间、结业即顶岗”。

教学链无缝衔接生产链:引进企业真实生产工业和生产线,构建“校中厂、厂中校”双螺旋育人模式,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线数据互通、标准共研。学生参与企业产品试制,教学进度与生产节拍同步,80%工科专业实现“现代学徒制”。近三年培养的480名现场工程师入职后无需培训直接上岗,被企业誉为“零磨合人才”。

五平台: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,破解适应性难题

市域产教联合体“破壁”资源壁垒: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,芜湖经开区牵头成立理事会,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12个,年均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200余项。跨区域共同体“跨域”协同创新:联合长三角高校、企业组建“智能装备制造教育联盟”,牵头成立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等技术难题12项,实现“技术共研、人才共育”。特色产业学院“定制”行业精英:奇瑞汽车派驻12名工程师常驻授课,校企共建20个产业学院,定制化培养人才超3000人,企业满意度达98%。现场工程师计划“精准”匹配需求:践行国家级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,探索“1+1+N”培养模式(教师+企业导师+N个实战项目),关键技术岗位适配率提升40%。数字化平台“破解”实训瓶颈: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抓手,虚仿实训资源覆盖70%专业,学生可模拟操作高端设备,破解实训设备投入大、更新慢难题。

适应性改革: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职教突围

面对新技术革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,学院构建“监测——预警——响应”专业调整机制,设立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库,定期发布“专业适配指数”,针对企业参与“冷热不均”问题,创新“教育贡献度”激励,激发企业深度参与动力。

从“六个之城”蓝图到产教融合实践,koko体育app下载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为改革核心,实现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,真正走出了一条“城校共生、产教共荣”的特色化职教之路,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“芜湖方案”。

做好“融”文章 让职业教育“香”起来

肥东县教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 黄庆梅

近年来,肥东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,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,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技能型、应用型人才,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全县共有5所中等职业koko体育app下载,在校学生14979人。2022年、2024年,肥东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两次获省政府激励表扬。合肥理工koko体育app下载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“优秀koko体育app下载奖”。

职业教育适应性,输送的人才质量是最基础的条件。为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肥东县持续加大优质师资力量的调配。全县中职专任教师951人,同时吸纳行业技术标杆、企业能工巧匠等优秀“双师型”教师579人。2024年,合肥市中职教学成果奖28个,肥东县荣获10个,占了全市的36%。60余人在省部级教师教学能力和班主任比赛中获奖,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。

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同时,肥东县坚持深化产教融合,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构建“教育链+人才链+产业链+创新链”融合发展新模式。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为导引,新设了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制造等55个(类)专业。2024年,校企合作的企业数由2020年的90家发展到204家;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人数从2020年的1200人上升到3713人;校企师资互兼互聘人数从2020年的52人增加到159人。2024年,肥东县4个行业领域的县域产教融合体建设申报已全部获得省级立项公示。

就业有门路,升学有通道,职业教育大有可为。在肥东县,各中职koko体育app下载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。以安徽医药卫生koko体育app下载为例,该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%以上;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,80%以上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,实现了“实习+就业”无缝衔接的育人目标。

肥东县紧紧抓住“技能大赛”和“对口升学”两个着力点,以合肥理工koko体育app下载、合肥东辰职业koko体育app下载、安徽医药卫生koko体育app下载为代表的“第一梯队”koko体育app下载,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金牌4枚、银牌5枚、铜牌9枚,获国赛奖20多个(含双创大赛)、省赛奖70多个、市级奖200个。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和对口招生考试肥东考区共录取4188人。

下一步,我们将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、职普联招等方面发力。为适应人口变化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,及时对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,淘汰和停招部分专业,每年根据各校自身专业资源优势新增若干新兴专业。

对接产业需求变“被动适应”为“主动引领”

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 杨贤招

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,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铜陵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,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,以“服务发展、促进就业”为导向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推动职业教育从“被动适应”转向“主动引领”,借力数字化这一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的“新引擎”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“技能动能”。

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本质是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深度融合。在具体实践中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:

一是要与产业需求“同频共振”。比如铜陵市产业格局正在从“铜经济”向多元化转型,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,铜陵市出台《koko体育app下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育人,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,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。

二是加大“订单式”技能人才培养。制定《铜陵市冠名班、订单班和学徒制培养技能人才设班支持实施细则》,结合行业企业用工需求,通过现代学徒制、“大国工匠班”等形式深化校企合作,进一步加大订单培养、定向培养、合作办学,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2025年拟开设订单班、冠名班10个以上。

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。切实推动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结对共建,打造“产教融合共同体”,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,实现“招生即招工、上课即上岗”。主动对接行业企业,分类开展调研,围绕本市六大重点产业和企业,培育1个省级市域(县域)产教联合体,成立1~2行业产教融合联盟,建成3~5个现代产业学院,积极开展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市(县)域产教联合体、现代产业学院申报,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。

四是建立“需求导向”的专业调整机制。面向全市企业紧缺技能人才,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,加强在铜院校2025年招生专业设置动态调整,加强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化工等相关专业(群)建设,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,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。

五是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。通过加大财政倾斜力度,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、师资培训、校企合作项目。积极探索“职教高考”改革,办好“职普融通班”,完善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升学考试制度,拓宽中职生进入应用型本科通道,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。深度融入长三角职教协作圈,共享课程资源,提升人才培养层次。

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来看,仍存在“校热企冷”“学用脱节”“社会认可度低”等问题,需有针对性地突破。即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政府部门、职业院:推笠敌幸刀ㄆ诙越踊,实现人才联合培养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“职业教育活动周”、技能人才进校园宣讲等方式,打破“职校低人一等”的偏见,提升公众认同感。同时,大力拓展适应性外延,比如立足乡村振兴发展,开办“乡村振兴特色班”;推动“职业院校下沉服务”,组织职业院校师生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,形成“送教到企+技术反哺”双向机制。

校企双元育人要“收割”更要“播种”

合肥市工程技术koko体育app下载校长 潘 明

作为一所县域公办中等职业koko体育app下载,根据社会发展和办学实际,积极调整适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新要求是中职教育立足的根本。适应性,伴随而生的就是敏锐性、灵活性和主动性。敏锐洞察问题,主动解决问题,积极做出调整,这应当是中职教育适应性的真实体现。

近年来,koko体育app下载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承“成就一个学生、幸福一个家庭、奉献整个社会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就业有能力、升学有优势、发展有通道”为培养目标,全力为学生铺设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成长之路。从单纯“以促进就业为导向”转变为“就业与升学并重”,使学生成长的道路更宽广,向社会和家长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
立足家长关切,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。koko体育app下载牢牢把握安徽省koko体育app下载职教高考的政策,做到因材施教。全体教师凝聚共识,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、习惯和方法为突破口,以“校风、学风、班风”三风建设为抓手。通过抓规范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、抓教研教改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举措,将对口升学工作打造成koko体育app下载教育教学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。据统计,近四年对口升学部共计282名学生考取本科院校,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分类考试和五年制高职两条路径,升入高职高专院校。工作成效在合肥市公办中等职业koko体育app下载中名列前茅,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。

校企双元育人,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。在抓升学工作的同时,koko体育app下载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。koko体育app下载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,充分发挥校企双元育人的优势。加大实习实训室建设,更新实习实训设备,配齐配强指导教师,建立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。通过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,在省市两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的舞台上,koko体育app下载实现了获奖等级由低到高、获奖人数由少到多的转变。2024年、2025年连续两届斩获省赛金牌。koko体育app下载积极推进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模式改革,将“1+X”考证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,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考证内容的学习,让学生的“学”与接下来岗位的“技”进行有效衔接。连续五年,koko体育app下载组织所有专业近3000名学生奔赴合肥市、巢湖市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,学生职业道德和技能素养深受企业好评。

企业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。把校企合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,把人力资源建设延伸到院校人才培养环节,做好“播种机”,不能只做“收割机”。适应中职办学定位的新变化,与中职、高职开展集群式、链条式、长学制的校企合作,贯通学段、全程参与、深度参与,共建专业、标准、课程、师资、实训基地等。(记者程榕娟 通讯员 全盼盼、徐小波、昂卫明)

koko体育app下载电子有限公司